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热点 >云迎水送走蓝关 正文

云迎水送走蓝关

2024-04-27 15:31:36 来源:珩学娱乐网作者:娱乐 点击:837次

蓝关古道入口石刻。 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

站在蓝关上,蓝田县风景尽收眼底。走蓝本报记者 王姿颐摄

“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云迎”唐元和十四年,水送诗人韩愈因触怒皇帝被贬潮州。走蓝行至蓝关时,云迎黑云压顶,水送风雪大作,走蓝就连马儿似乎也眷恋着家乡,云迎不愿再往前走。水送看见如此情形,走蓝大半生宦海沉浮的云迎韩愈悲从中来,提笔写下了这首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。水送

蓝关古道北起咸阳,走蓝南极荆楚,是秦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九大驰道之一。而作为蓝关古道要隘的蓝关,并不是一个具体关口,而是由东西长30里的峣山梁上3个关隘构成。历史兴衰、风云变幻,昔日蓝关的车马喧嚣、刀光剑影早已被岁月尘封,如今的蓝关沉静如一位满腹故事的老者,安逸地沉睡于秦岭之中。

蓝关留下的足迹

走蓝关,最好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。清晨出发,到了山脚下,远望碧空如洗,山头云雾缭绕,草木清新和着山间微凉的风,这样的蓝关,少了些许古时的残酷冷峻。寻着古人的足迹,回望历史,公元前221年,秦统一六国。秦朝建立之后,秦始皇开始大修驰道,连接主要郡县与都城。据蓝田县文化学者张效东介绍,驰道修好以后,秦始皇五次出巡,其中有两次经过蓝关。可以想见,为了彰显皇家威严,当时秦始皇的每一次出巡必定声势浩大、仪仗严整,带着睥睨天下的霸气。

站在蓝关古道上,山风、古树仿佛都在对你轻声耳语,诉说着往事。蓝关作为关中地区的一道屏障,历史上诸多战役里都有它的身影闪现。公元前154年,“七国之乱”爆发,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等东征。军队行至霸上,部下赵涉替周亚夫筹谋:吴王收买了一批随时准备献身的刺客,一旦他们知道周亚夫将去前线,必定会在崤山、渑池之间的险要地段安排刺杀。如果发生恶战,势必会损伤兵力。因此,赵涉向周亚夫献计,改变路线,取道蓝田,出武关,抵达洛阳。史料记载:太尉如其计,至洛阳,喜曰:“七国反,吾乘传至此,不自意全。今吾据荥阳,荥阳以东,无足忧者。”使吏搜殽、渑间,果得吴伏兵。如今站在蓝关山头俯瞰,山下树荫遮罩,山中小路隐匿其间,若打仗时带兵从此取道避开劲敌,倒真是十分明智的选择。

蓝关易守难攻,从历史记载来看,古人用兵时,这里不仅是进军的道路,也是一条重要的退路。公元883年,黄巢占长安后,李克用等带领的唐朝各地军队汇集关中。黄巢见形势不妙,提前打算,派兵3万守住蓝关,为自己留了一条退路。后来正如黄巢所料,李克用攻入了长安,黄巢带着15万兵马按照之前安排好的路线经蓝关进入秦岭,甩掉了敌军。据《续修蓝田县志》:明崇祯十七年“李自成陷蓝田”,清顺治二年“李自成溃入蓝田”。李自成起义军兵败潼关后,经蓝关往商洛山去,在麻街岭鼎龙寨聚兵整军,以图东山再起。此外,汉高祖刘邦引军“设疑兵、绕峣关、逾篑山”,大胜秦军于蓝田。魏晋南北朝时,蓝关又成为南北争夺的要冲。北宋时,金将完颜撒离喝两次率兵入蓝关,陷商州……无数帝王将相、英雄好汉都曾在蓝关留下足迹。

千古兴亡多少事,蓝关上的马蹄声随着朝代更迭,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中,写在纸上的兵家战事,终究难以还原当时的惊心动魄。但聆听过历史,再走蓝关,脑海中模糊的蓝关古道会逐渐清晰,看每一段山路、每一个垭口,其背后的历史底色都浓重非常。

关隘重重,诉说古今故事

张效东对记者说:“蓝关所在的峣山,可以形象比喻为一手牵着辋峪,一手牵着蓝峪。”时至今日,不看蓝关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军事作用,仅凭其本身钟灵毓秀的独特魅力,便吸引了无数人在此流连忘返。“雪拥蓝关马不前”的困顿现在已经不会再有,盘山公路绕峣山而上,沿着路走,蓝关的三大重要关口都可以游览,一路上景致怡人,上一秒是“阴阴夏木啭黄鹂”,移步换景,又可以迅速领会“蓝田日暖玉生烟”的绝妙。

从蓝田县薛家村上峣山,车行至七盘坡垭口,七盘坡中部是鸡头关,也就是蓝关一线东去的第一关。在蓝田当地,民间有“蝎子不过鸡头关”的说法。传说汉光武帝刘秀登基以后,亲领大军剿灭王莽,沿蓝关古道把王莽赶上了七盘坡。“莽”“蟒”同音,蟒,大蛇也。七盘坡的蝎子精念蛇、蝎同为毒类,便领群蝎把关,蜇得刘秀大军寸步难行。情急之下,刘秀抽出宝剑,砍向路旁一块巨石问卜:“若汉室当兴,我刘秀有九五之位,当叫剑劈石开。”手起剑落,声响直冲云天,惊动了南天门司晨的金鸡。金鸡向下界一看,原来是天子被蝎子精挡在七盘坡,便急忙领着一群天鸡来到关前,翅打爪抓,尖嘴啄个不停,眨眼工夫,把遍地蝎子吃了个干净。刘秀大军得以通行。但是金鸡由于私自下凡,被玉帝贬谪,罚它永守此关。天长日久,金鸡变成了石鸡。这座关就叫鸡头关了。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,为鸡头关添上了几丝神秘。如今站在七盘坡顶,已难以直接望见鸡头关,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关口,但也是杂草丛生,少有人问津了。

过了七盘坡,再往前走就是风门子。之所以会得到这个名号,是因为这里一年到头,山风劲吹,就算是天气好的时候,大风也不停歇。因为大多吹东风,所以风门子的树冠都朝西长,这也佐证了此处长年累月刮大风的事实,毕竟连树冠的形态都被吹得改变了。如果有人冬季来此,遇上一场“风搅雪”,一定也能体会韩愈当时雪拥蓝关、止步不前的踌躇。

继续前行,便来到了蓝关一线的第二关,六郎关。六郎关是峣山向南突出来的一个高梁,关门就建在梁头上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现在,六郎关关门遗址在公路外侧残留的小山丘上兀然耸立,已再难担起以前的重任,只能供今人来此游览一番,凭吊历史。蓝关一线最后一关叫筝坡关,北挨桓公堆,南接峣山,两面大山夹峙,十分陡峭。“之”字形的坡路,迂回盘折,犹如古筝上的一排排琴弦。“云中迷象鼻,雨里下筝头”,这里的坡形山势,构成了天然屏障,蓝关对来自东南威胁的阻遏、防卫作用,主要由这个关隘担当。在这里,并没有存留太多历史遗迹,保存在当地村民家的一块筝坡关门墩石,是唯一可以见证历史的遗物。

顺着峣山公路一路走走停停,寻访古迹,记者注意到,沿线村落人家并不多。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,山里人家本就少,近年来许多都搬迁或外出务工,所以显得更冷清了。走到筝坡关附近,路边有一户人家,一个老人、一条黄狗,静坐树下,时间突然变慢。山中岁月悠长,再回头,仿佛千年前,他们就在此看这古道上的人事兴衰,一瞬间,让人生出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。

千年兴衰看古道

唐元和十年,蓝桥驿春雪飘飘之日,元稹奉诏还京,他满心喜悦,在蓝桥驿题下了“心知魏阙无多地,十二琼楼百里西。”得意之情呼之欲出。可几个月后,他就再次远谪通州。后来,当白居易被贬江州路过此地时,寻觅元稹的诗,内心有了些许辛酸,写下《蓝桥驿见元九诗》:蓝桥春雪君归日,秦岭秋风我去时。每到驿亭先下马,循墙绕柱觅君诗。春去秋来,白居易在萧瑟秋风中踏着友人走过的路前往江州。二人同在蓝关走一遭,不免惺惺相惜、感慨万千,令人唏嘘。

唐代杜荀鹤对蓝关有“帆飞楚国风涛润,马度蓝关雨雪多”的描写,而王维在《积雨辋川庄作》中又有“山中习静观朝槿,松下清斋折露葵”的句子。沉浸于山间清幽环境,早起看花草晨露的王维,多半无法体会雨雪中自此匆匆而过的狼狈。那时的王维隐居终南山中,弹琴赋诗、寄情山水,看到的是水雾氤氲中的袅袅炊烟,“蒸藜炊黍饷东菑”的人间之乐。纵使一样的风景,心境不同,写在笔下的诗篇里也是不同的画面。蓝关的浪漫就在于此,有风雪潇潇的冬季,也有鸟雀啁啾的夏季,历史沧桑,风景变换,留给往来于此的文人墨客无限自由泼墨挥毫。

如果说峣山重重关隘看的是兵家杀伐决断,那么到了山下的蓝桥,定要听一听文人浪漫。《庄子·盗跖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古时有一对相恋的男女青年,尾魁元和兰玉莲。两人自小青梅竹马,情投意合,但是因为尾生家贫,没有钱财下聘,所以玉莲就被迫给一户姓周的人家当了童养媳。尾生痛定思痛,决定外出学本领。第二年夏天,尾生回乡,难掩相思之情,于是约玉莲在蓝桥桥头会面。尾生在蓝桥下一直等到半夜都没看见玉莲。天空突降大雨,山洪暴发,蓝水猛涨,痴情的尾生死死抱住桥柱,等待着玉莲,不愿离去,最后被汹涌的大水冲走了。大雨过后,玉莲拼死冲出家门,来到桥下看见尾生的衣服挂在河边人却不见了踪影,撕心裂肺地哭泣之后,扑进了滔滔河水之中……在距古蓝桥遗址不远处,一处“抱柱处”摩崖石刻让这故事留下了历史印迹。

除了“尾生抱柱”,“裴航遇云英”在蓝桥也广为流传,戏剧《蓝桥相会》等之中都可以看见这些故事的身影。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,在蓝关古道上流传千年,像蓝河水一样绵绵无尽,浸润着蓝关文化。蓝关古道上,不光有将士执甲,经天纬地的大功业,也有这些文人诗篇、红尘儿女故事,为它添上几分温柔色彩。

记者手记

唤醒沉睡的蓝关

王姿颐

蓝关古道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及文化意义,然而岁月变迁,蓝关道上再不见车马喧嚣,它的身影逐渐隐匿,陷入沉睡。古人走蓝关,或因战事或是仕途失意,而今天往来于此的人,多了几分流连山水的惬意。现今,盘山公路绕峣山蜿蜒而上,一路前行,蓝关四下风景尽收眼底。蓝关,开始逐渐被唤醒。

李商隐诗云:“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”进入峣山蓝关道,极目远眺,可见远处山林茂密、云雾蒸腾,配着蓝田民间韩湘子在此地得道成仙的传说,很容易让人生出会路遇仙人的错觉。峣山一线,历史文化背景深厚,王侯将相、文人墨客往来于此,留下许多历史印记,带上故事走蓝关,欣赏美景时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了。

蓝关的魅力,在于一路走来会拥有多层次的体验。初踏时,仿佛看见秦始皇出巡时队伍仪仗严整,带着一统六国的霸气威武,踏着他走过的路,内心也不禁恭敬端正起来;继续前行到一定高度后,回头便可俯瞰蓝田县城,远处的骊山、白鹿原皆在眼前,这时候,又不可避免地沉迷于景色之中,心情轻快;再继续走,风门子的东风会一扫你昔日的烦恼,让人生出几分所谓大事终将随风而散的释然;下山到了蓝桥,那些凄美动人的才子佳人故事,又为蓝关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……

山中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。峣山海拔1700多米,上山后,越往高处,气温会越低,有时山下天气晴朗,到了山中会有细如牛毛的雨丝拂面而过,一阵微凉。蓝关一线,人家极少,只有到六郎关附近,才有几处山里人家的房屋点缀其间。这里,还有一棵百年白皮松。有人说,这棵树在这里已生长三五百年,也有人说是200多年。离开大道,再攀上一段小径,尽头就是古树生长的地方。树上挂着的几条红丝带,为生长于清幽山林间的古树添了人间烟火气,也让人生出了亲近之感。树下还有几块石头垒起的小房子,人们把它叫树庙。树庙中自然是没有香火的,只有几颗松果静卧其中,陪着古树度过流年。树庙上厚厚的青苔,和白皮松那一身“迷彩服”显得极为相称。思虑过多的人,适合来此地静心思考,既远离俗世,树上的红丝带又能将你瞬间拉回红尘。

走过蓝关的人,有人志得意满、称霸天下,有人仕途失意、踌躇难前,也有人风尘仆仆、不问前路。站在古道上看历史兴衰,人总免不了想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,但世事无常,一条路正着走和反着走尚且是不同的风景,又何况是人生。不如放下之后再去走,也许走着走着,便有了答案。(陕西日报记者 王姿颐


作者:时尚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